公主与圣僧二三事_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5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58节 (第2/3页)

不配站在这朝堂之上,做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。”乃至储君。

    ??她身上的气势太强,以至于原本觉得自己不会紧张的文承翰,在这一刻也觉得喉咙发干,心跳徒然快了几分,额角也沁出汗来。

    ??翠巧在一边冷眼看着。

    ??过了一会,文承翰才压下这种喉咙发干的感觉,将双手交叠在一起,反问了一句:“在臣回答殿下的问题之前,可否请殿下先回答臣一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??李安然扬起下巴,笑道:“说吧。”

    ??“臣听闻殿下在天京办辩法会,广收佛寺所占的田产,同时重建祀部,将所有寺庙之中的僧人再次甄选,不配位者勒令还俗。若有愿意留在义学之中教学的,可以暂时保留僧籍,同时扩大义学招生的范围。”文承翰吞了一口口水,“敢问殿下,到底目的为何?”

    ??如果是为了拔擢寒门,打压世家,那她不必绕那么大一个圈子,要在寺庙之中举办什么“义学”,毕竟读书、考试、做官这种事情,也是需要天赋的,义学中出去的一些蒙生,可能终其一生也考不上一个秀才。

    ??他们之中,也有可能一些人学了一些道理,就离开了义学,外出经商、行脚。

    ??办义学,可以说付出甚多,收获却很少。

    ??就跟她在赤旗军里教那些大字不识一个,出身草莽的兵识字一样。

    ??李安然只是看着他,笑道:“敢问续之,你对‘何为人’有什么看法吗?”

    ??“孤可以在这里告诉你。”

    ??一边的崔肃像是想起了什么值得怀念的事情一样,嘴角也挂起了笑意来,张开嘴随着李安然的话语,自己也轻声默念起来。

    ??“孤想要一个天下,这个天下,所有人都能活的像人一样,老有所养,幼有所教。百姓得饱腹,人人皆能识文断字,明辨是非。这就是孤唯一能想到的,让我大周千秋万代的方法。”

    ??崔肃叹息。

    ??他仿佛梦回了那千里苦寒的胡地,看着那个将长发梳在脑后,手里握着一根树枝的少女,站在石头上指着远方。

    ??“这个梦,要花掉孤的一辈子。”

    ??“所以,要先从改掉军队的沉疴开始,拉起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王者之师。”

    ??“即使几十年,几百年之后,有人来证明孤如今所想、所做,其实是走了一条错的路,孤今天想得一切,最终也成为了后人眼中的‘沉疴’,那孤也为后人走出了一条‘不可再踏上’的错路,可以为千秋作警示!”

    ??——但将行好事,莫要问前程。

    ??大概也就是这样一种气魄,让崔肃在那一刻,毫不犹豫地,折服在了她的一腔“孤勇”之下。

    ??这世间,怎么会有像她这样的人呢?

    ??崔肃其实想不明白,当然,他觉得这世上,大概也没多少人能想明白吧。

    ??这个梦要耗费掉的,岂止是她一个人的“一辈子”。

    ??值得吗?

    ??至少,她觉得值得,自己觉得值得。

    ??那就够了。

    ??第72章 “去追寻小僧的缘法,小僧的劫数……

    ??丁船头在运河上做了十几年漕运, 他的船通运南北货物,多以米粮、药材为主。

    ??为了方便做生意,他还把自己八岁的儿子也一起拎在船上, 丁娃儿在他爹爹装货、卸货的时候,就坐在一边的船头上甩着两只小黑脚, 一二一二地数着来回搬货的漕工。

    ??突然丁娃儿看见人群里走过来一个身穿青色僧袍的年轻僧人, 手上缠着一串白色的菩提佛珠, 丁船头原本将东家的货物都装好了,扭头却看见有个僧人站在船边上,身上背着个大竹箱, 那竹箱上头支棱出两根竹竿,撑着遮阳防雨的油布,后头还挂着一个竹篾斗笠。

    ??最奇的是,他的油布小篷上,还窝着两只相互依偎的银团子,仔细一看,居然是两只温驯的小鸟。

    ??他连忙双手合十道:“小师父,我们这还没到午点,没有斋饭施给师父。”

    ??僧人笑道:“不是来讨斋饭的。”

    ??荣枯单手掐着佛珠行礼道:“小僧问了许多船家, 说近几日只有施主的船是往威州方向去的,所以撞着胆子来问问, 能不能搭载小僧一程。”

    ??祀部批下文书的时候已经迟了,荣枯原本的过所缺了几页, 于是祀部的官员便重新给他发放了一份过所, 方便他在大周境内行走。

    ??这么一耽搁,原先一批前往威州的商船便在荣枯离开报恩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