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31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16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??“以法治民?”

    ??李然思虑了一下,觉得应是没什么问题,便是直接“嗯”了一声,以示肯定。

    ??顿时,孙武脸上则是浮现出一丝失望之色来。

    ??“先生,一开始武还对先生报以厚望,认为先生当有两全之策来。但是以法治民,只恐非但有刑民之实,并且有虐民之嫌啊!”

    ??李然也知道此法在这时代并不算得妥当。

    ??更何况,对于这些流民而言,他们本就是受够了官家的“条文”压榨。所以,如果今时今日,依旧是用这样或是那样的一套刑名之法将他们给约束起来,那也难免会让这些流民感到出逃与否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??而就目前的情势来看,李然依着他作为未来人的思路,制定一套最为公正的法度,又显然是他当下能想到的,也能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了。

    ??李然将这些想法一番说出,孙武却是根本不以为意:

    ??“先生此番恐是谬矣。武听闻,以前的圣主均是以衡量事情轻重缓急来断定罪行的,从不会去制定刑法,就是因为担心时间长了,民众便会起争斗之心。”

    ??“正所谓‘闲之以义,纠之以政,行之以礼,守之以信,奉之以仁,制定爵禄以劝其从,严断刑罚以威其淫。’即便这样,还恐怕他们不能有所收效,所以圣人还诲之以忠,耸之以行,教之以务,使之以和,临之以敬,莅之以强,断之以刚!”

    ??李然听到这些话,是颇为赞许的看着孙武。

    ??“长卿这些话,真是振聋发聩,发人深思啊!”

    ??孙武闻言,亦是受到鼓舞,便继续说道:

    ??“制定了刑法之后,百姓们便只会去酌量这其中关键所在,并想方设法的去饶过刑法,养成无所忌讳的习性!若这样,即便是早期能获得成效,但后期也定然会一溃千里,土崩瓦解的!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第四百一十二章 国将亡,必多制

    ??李然闻言,不由是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??“以法治民固然不妥,但是如果法制足够齐备,或许也是一个办法不是?”

    ??孙武摇了摇头,断然道:

    ??“孙武曾闻,历朝历代,但凡季世(末世),皆有极为完备的刑法。譬如,夏有乱政而作《禹刑》,商有乱政而作《汤刑》,周有乱政而作《九刑》,这三种刑法的兴起,都是处于各自朝代的末世。所以,如今先生若准备用这样的方法来安定流民,恐怕并非是一个好办法啊!”

    ??“就像此前先生曾教过武的,《诗》中曾曰:‘仪式刑文王之德,日靖四方。’又曰:‘仪刑文王,万邦作孚。’故而为何还要制定出多余的法律呢?百姓们知道了朝何等方向进行争斗,就会丢弃礼仪,反而要把刑书里的一字一句都要去争个明白。若是如此,反倒是触犯法律的案件会愈发的多起来,而且收受贿赂的情况也会变得更加猖獗!”

    ??孙武所引用的乃是《诗经》的两句话,分别的意思是“效仿文王的道德,日日谋求安四方。”、“效仿文王好榜样,天下万国信服永远。”

    ??周文王制礼作乐为宗法制度,便是周礼!

    ??如今礼崩乐坏,孙武坚守此道,言之凿凿,是让李然颇为目瞪口呆。正所谓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’,孙武的这一番话,却让素以恪守周礼的李然都觉得不由汗颜起来。

    ??孙武也真不愧为一代兵圣,凭着出色的学习能力,其岳镇渊渟的品质可以说已经是一览无遗,且吸收速度之惊人,亦是令李然都惊叹不已。

    ??只听孙武是在最后总结道:

    ??“武曾闻言,‘国将亡,必多制’,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?”

    ??李然在心中暗自的感叹了一番,这才开口道:

    ??“长卿啊,你说的都极有道理。但如今若不如此的话,愚兄也实是想不出其他的办法。至于这后世的事情,然确实是考虑不周,但是究竟是‘国将亡,必多制’,还是‘多制以致国亡’,这其中的因果是非谁又能说得清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